宾阳革命斗争历史回眸

2017-03-23 14:20:35   来源:    阅读:    参与评论:0A+A-

宾阳县的革命斗争火种是在宾州镇开始点燃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宾州镇在宾阳县的革命斗争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1927年到1949年,整个宾阳县的革命斗争跌宕起伏,本文作以下简述。

大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烈火熊熊燃起,马列主义迅速传播到宾阳。1927年春,在广州留俄预备班学习,等候出国的周杰(武陵镇云梯村人)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雷经天介绍)。1927年5月,周杰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回宾阳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革命主张,宣传革命道理,揭露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和罪行。经过秘密串连和一段时间的活动与考验,周杰陆续发展了蒙达三、龙国贤、赵子谦、蒙德楷、陈子余、陈杰三、黄戌甫、赵华山、农告余等9人入党,建立了中共宾阳县支部,隶属中共南宁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周杰任支部书记。革命的火种从此在宾阳点燃。尔后为加强对宾阳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中共广西省委书记陈岸、钱兴和雷经天等负责同志陆续多次到宾阳指导工作。1928年6月,中共广西特委常委雷经天以南宁区巡视员身份(化名方信甫、方声)到宾阳,以芦圩同安堂药店为活动中心,深入武陵云梯、留寺等村与周杰、龙国贤等党员联系,向他们传达特委扩大会议关于“要整顿、健全和恢复原来的党组织,大力发展新的组织”的精神。他在留寺村教书的党员龙国贤处住了三个星期,期间向龙国贤、龙家祯大力宣传周恩来、朱德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革命运动的情况,通过谈话和召开各种座谈会,嘱咐他们:努力做好革命工作,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期间发展了几名党员,重新建立了中共宾阳支部,由赵子谦(新桥镇赵村人)任支部书记。同时开始建团活动,发展了9名共青团员(其中工人1人、学生与知识分子3人、农民5人)。1928年7月,为加强对宾阳党组织的领导,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调派黄彰(黄文波)以广西特委特派员身份,到宾阳领导党组织建设工作, 到1928年下半年党员增加到30余人,成立三个支部。即龙村党支部,支书龙国贤;军靖(三军)支部,支书(龙兼);恭村支部,支书蒙达三。1928年8月,黄彰、赵子谦、周杰、蒙达三、龙国贤、思树桂等在孟圩乡织机梁村(十婆家菜园屋)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宾阳县临时工委员会,黄彰任书记,周杰、龙国贤、蒙达三、赵子谦、思树桂为委员。1928年9月,中共宾阳县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宾阳县委员会。1929年夏,中共宾阳县委根据上级指示改组为中共宾阳县特别支部,按照党员数量及分布状况,将原来的3个支部调整为芦圩、龙村、三军、恭村四个支部,赵子谦任芦圩支部书记、龙国贤任龙村支部书记、覃展明任三军支部书记、蒙达三任恭村支部书记,此时党组织各项活动正常。1929年10月20日中共广西特委给广东省委的报告中称“广西党组织较建全的县特支五个:奉议、思林、向都、恩隆、宾阳”。1932年春中共郁江特委遭受敌人严重破坏,有的领导成员被捕、牺牲,有的叛变、脱离组织。特委7名领导成员中只剩下陈岸一人,中共广西党的组织与上级组织联系中断,当年夏天,各县党组织也遭严重破坏,除北流、陆川、宾阳等县尚保存部分基层支部外,贵县、玉林、横县等县委和吴圩中心区委等组织基本解体。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陈岸仍坚持斗争,一方面他多次派人到上海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另一方面他亲自抓好陆川、宾阳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34年2月他深入马缆、武陵、廖平等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劳务会,发展党员,健全党的组织,通过党员和骨干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土地法大纲)以及农会章程。因南区党的组织发展较快,1934年6月,陈岸在马缆乡大村明星小学召开宾阳南区各支部党员代表会议,成立中共宾阳南区委员会,推选当时在大村明星小学任教的思日新为区委书记,黄广年、思凤歧、思混球、施级书、龙国贤、覃展明为委员,下辖马缆、军靖、廖平、芦圩4个支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党的活动逐步恢复,群众运动逐步发展。1935年春,马缆支部分为龙村、大 村2个支部,龙村支部书记龙国贤、大村支部书记黄广年;廖平支部分为思村、滑石支部,思村支部书记思凤岐、滑石支部书记韦国耀。1935年夏,中共中华乡支部成立,支书卢玉成。

从1934年开始,经过艰苦深入的工作,宾阳革命斗争打开了局面,群众运动逐步开展起来,党的组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为加强对宾、永、迁三县党的领导,根据中共郁江特委筹委会书记陈岸的指示,1935年11月,陈岸在宾阳廖平乡水浸思村宝隆小学主持召开三县党组织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宾(阳)、永(淳)、迁(江)三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陈岸指定黄广年为书记,隶属陈岸领导。会议同时决定,重建中共宾阳县委员会,由黄广年兼任书记。1936年冬,中共宾阳县委相继建立北区支部,书记黄猷;西区支部,书记蒙达三。这个时期,在白色恐怖下坚持的革命斗争使宾阳党的组织得到较快发展,1936年广西省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白区有陆川、北流、邕宁、宾阳、横县等5个县建立了县委。与此同时,农会、青年运动、妇女工作都有所发展。1937年5月,县委书记蒙达三病故,中共宾阳县委在中山公园开会,补选县委领导,混进党内的特务分子刘锋民窃取了领导权。1937年7月中共广西省工委在横县郁江的一条船上召开中共郁江区代表会议,横县、永淳、宾阳、武宣、贵县、来宾、上林、兴业、邕宁,武鸣等县党组织12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共南方临时工委联络员莫西凡、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彭懋桂、省工委委员陈湖光等参加会议,刘锋民以宾阳县委书记的身份代表宾阳党组织出席会议。因郁江区党代会没有严格执行地下党的秘密工作条例,给特务分子刘锋民以窃取机密的可乘之机。会议期间,刘锋民负责会议记录,会后即将会议材料和笔记本偷偷带回并密报国民党宾阳县长侯匡时。国民党桂系当局接到刘锋民密报后,暗中策划破坏郁江地区共产党的行动。经过精心组织准备,1937年9月7日下令在横县、宾阳等地统一采取搜捕中共党员的行动。中共郁江区特委书记陈湖光、委员李蔚梁等在横县被捕,永淳县的梁文功、武宣县的韦敬礼、南宁的蒋汝志、黄猷(宾阳籍在南宁活动)等7人亦被埔。在宾阳,侯匡时下令逮捕了中共宾阳县委员、思村支部书记思凤歧,县委委员、中华支部书记卢玉成,县委委员林国彰、周日安,思村支部党员思混球,北区支部党员韦超伦、阮维康,西区支部党员韦信礼等8人。宾阳未被捕的党员闻讯立即躲避,有的外出经商,有的到迁江码头打工。郁江特委辖的横县、邕宁、武宣、永淳、宾阳等9个县的党组织均不同程度受到破坏。这次事件使中共郁江区特委损失严重,组织解体,史称“郁江九七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共广西省工委一时弄不清郁江地区党组织的情况,为避免更大的损失,立即切断与郁江地区党组织的联系,同时也全部切断与宾阳党组织的关系。之后,中共宾阳县委及其下辖的西区、北区、芦圩、中华、军靖、龙村、大村、思村、滑石和陶邓10个支部、70多名党员,由于完全失去了上级党组织的领导,难以开展活动,自然解体。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决定,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分工负责桂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1941年,桂系当局解散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一部分学生军战士参加广西省合作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有30多人分配到宾阳县合作指导室任指导员,其中有六名中共党员,他们成立了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谢天悦任书记。因没有横向关系,支部由中共贵县合作室支部书记屈汉平直接领导。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联系在防城以教学为掩护的中共党员张宝鲜,安排张于1944年11月下旬回宾阳,先后联系吴永福(中华乡)、曾宏春(孟圩乡)、黄元府(芦圩街)、张茨敏和古辣乡的屈汉平、覃以源、韦香山、屈济学等人,12月上旬,在中华乡山鸡村吴永福家开会,传达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建立桂东南抗日游击区的决定等。会议决定成立桂东南游击区宾(阳)永(淳)革命同志会,由张宝鲜任书记、吴永福任副书记,然后分头串连开展活动,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南区党员周杰先后三次在三王北门莫氏宗祠召开抗日骨干分子会议,商讨抗日事宜。宾阳南区抗日筹委会(又称南区地方群众武装抗日斗争委员会)成立,周杰为主任,蒙宗豪为副主任。他们联络武陵、马王、马缆、大桥、廖平、三王、中华、王灵、山口等十多个乡,订立抗日公约,实行联防,发现日寇时鸣锣为号。北区党员黄猷、蓝结佳在北区组织抗日同盟会、义勇队。1945年1月5日 ,日军第三十七师团60余人,押送物资由迁江南下宾阳,夜住长车村,被该村义勇队10多人夜袭,缴获内装有军印、军旗、南进作战计划、西南各省军用地图的公文箱5只,指挥刀1把、手枪2支等一批物资及药品。这次夜袭行动得到国民政府军委会奖80万元(国币)。三塘乡恭村从1945年1月9日起,先后遭受日军侵犯12次,该村自卫队拿起武器,一次次英勇抗击来犯敌人,从2月12至14日,与进犯的80多名日军巷战三昼夜,毙敌22人,缴获步枪20支、指挥刀一把、战马2匹,打退了敌人。东区党员李杏安兼任抗日自卫队队长,率20多名队员与平桥村游击队联合作战,抗击了100多名日军的猖狂进犯,击毙日军19人,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5月,宾阳民众抗日武装与日军先后进行大小战斗500多次,痛击了凶恶的侵略者,有力地配合了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12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黄文波)派张宝鲜回到宾阳重建党组织。1945年春,中共横县县委书记杨烈找到与上级领导中断联系的中共党员张宝鲜,布置任务,根据“分散坚持、隐蔽待机”的方针,经过较长时间活动,于1946年发展曾小琳(当时在新桥税所工作)入党。1947年2月又发展曾国凡入党,经杨烈批准,在芦圩成立了中共宾阳县支部,张宝鲜任书记。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同年4月又发展朱炳甘、廖茂才入党。1946年10月,在县城附近的安宁乡铜鼓廖村廖茂才家开会,成立宾阳青年革命同志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党员张宝鲜、曾小琳、廖茂才、朱炳甘、李杏安、郑永树等人。张宝鲜任常务理事,曾小琳负责组织,廖茂才负责学习,李杏安负责军事,朱炳甘负责青年工作。宾阳青年革命同志会的宗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宾阳人民,为推翻国民党政府、解放宾阳而奋斗”。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共桂西区特派员覃桂荣到芦圩建立一个地下交通站。杨烈介绍县支部党员曾国凡协助,通过关系办商店,以此掩护来往的地下工作人员开展地下工作。为了加强对桂中南地区的统一领导,上级党委决成立中共贵县中心县委,任命杨烈为书记。1947年4月,中共贵县中心县委书记杨烈到宾阳指导工作,向支部书记张宝鲜传达省工委横县会议精神。提出党的工作要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力量,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准备武装起义。结合宾阳的实际,考虑到东区与贵县、来宾、迁江、永淳交界,距离县城较远,敌人统治势力比较薄弱,决定选择以东区为开辟地区。1946年冬,党员李杏安、支部书记张宝鲜先后到梁村小学任教,曾小琳从新桥税务所转到梁瀚嵩办的象山林场当工人。他们以合法的身分为掩护,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扩大了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为了加强宾阳党组织的领导力量,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张声震、陈雄先后到宾阳任支部书记,同年4月吸收李华新入党。根据桂中南工委镇龙山田寮村干训班提出的“大量发展党和群众组织,以大力培养和改造干部为中心”精神,县党支部决定举办东区党员群众骨干训练班,从1948年8月中下旬开始,先后在三光乡的上赤土、下赤土、石灰、大吉、老冯、平桥等村和林山乡的巴乍、良散村流动举办集中培训班,由陈雄书记主持,集中三光、林山、民治、黎塘等乡的30名群众骨干进行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党的基本知识及全国解放战争形势教育。学习结束后,在中共桂中南工委委员兼镇龙特支书记林夏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考验,在这批骨干中陆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区、乡基层党组织,加强了党在农村中的领导。1948年8月下旬,陈雄发展了林山乡的莫耀新、莫耀雄、冯儒邦、韦廷隆入党并于月底在伶俐村成立中共林山乡支部,莫耀新任支部书记。同时陆续发展三光乡的李承新、陈谦善、陈文恩、陈礼高入党。同年10月在石灰村成立中共三光乡支部,李承新任书记。1949年3月中旬,在石灰村成立中共宾阳东区支部,书记陈雄(兼),委员莫耀新、李华莉。东区支部下辖林山、三光两个支部。9月,东区支委莫耀新到民治乡活动,发展黄春鉴、周振光入党。12月中旬,成立民治乡支部,由巫明云(原于1947年冬由梁寂溪发展入党)任书记,隶属东区支部领导。与此同时,南区党的组织也建立起来。1947年春,按照中共宾阳县组织安排,莫展之从县地行政干部所转回三王乡中心校活动,向在该校任教的黄英强、黄日照、黄日华等老师宣传形势,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接着组织秘密读书会。1948年7月上旬,莫展之参加中共贵县县委在田寮村举办的干训班整风学习,期间由张声震、陈雄介绍入党。隨着革命活动的日益扩展,7月26日在渌芦乡田僚村成立中共桂中南地工委,由杨烈任书记,地工委委员林夏兼镇龙特支书记,到宾阳南区三王乡活动,培养发展党员。

7月下旬,林夏发展黄英强入党,8月中旬,发展黄日照、黄日华入党。8月13日,在三王乡北门村莫展之家,由林夏主持成立中共三王乡支部,书记莫展之、组织委员黄日照、宣传委员黄英强、军事委员黄日华。支部成立时,林夏强调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员,开展革命活动,深入开展反“三征”斗争。组委黄日照到双桥乡三择村开展工作,在该村建立了革命根据点。9月中旬至12月,党支部先后发展黄福邦、莫瑞华、莫光静、黄亚甲、黄润贵、黄已生、黄寿祥等人入党。这些同志按支部分工,到王灵、双桥、中华、镇宾、大桥、廖平等乡开展工作。在党支部领导下,革命活动蓬勃发展。1948年11月上旬,中共宾阳支部副书记曾小琳到南区活动,在三王北门莫五家召开南区党的会议,成立中共宾阳南区支部,曾小琳兼任党支部书记。分工曾小琳、黄日照向东发展,打通三王至镇龙山区通道;莫展之、黄英强向西南村庄,打通三王至武陵山区通道;黄日华去山口、中华乡等以及周边的大桥、连朋、石崖、大岔、三择村,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武陵乡的黄日初、甘学雄,大桥乡的严俊杰、雷文俊,廖平乡肖国钧,中华乡卢成基、吴永福,山口乡施念本,王灵乡王寿山,双桥乡曾南星,马王乡蓝永隆、刘世文等,把整个南区的革命之火点燃。1949年5月底至7月中旬,大桥乡支部、武陵乡支部相继成立,黄英强(兼)、黄日初分别任书记。随着党组织逐渐壮大,1949年3月南区支部改建为中共南区委员会,书记曾小琳(兼)、副书记莫展之(1949年6月由黄英强接任书记)。1949年1月中共宾阳支部决定,调南区莫展之到西区领导,开辟根据地,建立革命村庄。莫展之到西区后,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他先后发展苏福田、韦士民入党并于1949年5月在太守乡六侯村成立中共西区支部,莫展之任书记。1949年4月,经曾小琳介绍黄仲康入党,5月1日黄仲康、卓其逢遵照中共宾阳县委的指示,撤出学校转移到北区开展活动。为加强领导,县支部决定派南区支部组委黄日照到北区领导工作,黄日照在三塘乡周鸡村联系了黄仲康、卓其逢,经过一段时间考验,5月上旬发展卓其逢入党。随即,在周鸡村成立中共宾阳县北区支部,书记黄日照、宣委黄仲康、组委卓其逢。从1947年12月至1949年12月,镇龙山西北麓、渌芦,双桥地区革命村庄的创建和发展,使之成为沟通联络桂中南的横县、永淳、宾阳、贵县革命斗争的红色走廊,一度成为桂中南地区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活动基地。横(县)北、镇龙山区、宾(阳)上(林)、横(县)、永(淳)、迁(江)、贵(县)来(宾)等几块游击区已占桂中南地工委所辖8个县的40%的地域。在这里顺便交待一下,1947年4月,中共钦廉四属特派员陈华到香港向广东区党委汇报工作,华南地区党组织负责人方方、广东区党委书记尹林平从汇报中了解到合(浦)、灵(山)武装队伍经常在桂中南的横县、贵(县)南、永(淳)南、兴业等西江一带活动,为了便于对武装斗争的领导,广东区党委指示正在香港参加干部研究班的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把桂中南贵县中心县委领导的横县、宾阳、贵县、永淳、武宣、上林、迁江、来宾等8个县的组织转给钦廉四属特派员陈华领导,并指示镇龙山(桂中南)和十万大山(钦州、防城)、六万大山(合浦、灵山)三个地区的革命斗争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援。1947年5月6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成立,中共钦廉四属特派员陈华,由广东区委改为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领导。

   ( 二)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于1947年3月8日发出关于在蒋管区发动武装斗争的指示,4月7日至14日,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在横县陶圩乡六秀村主持召开全省党的主要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关于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精神,作了《一切为着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的政治报告,提出 “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摧毁反动政权,建立新解放区”的总任务。会议决定从反“三征”入手,发动武装起义。1948年3月,根据杨烈的指示,宾阳县召集三光、林山、民治等乡的群众武装骨干20多人,在三光乡上赤土村雷朝先家,成立宾(阳)贵(县)来(宾)迁(江)边界武工队,李杏安任队长、陈雄任政治指导员、曾小琳任事务员、朱炳甘、廖茂才、莫展之任政治宣传员。在中共桂中南地工委“关于一切为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力量,迎接大军南下”和镇龙特支“关于动员武装群众,进行小搞,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反击敌人的全面扫荡”的指示下,中共宾阳支部决定组建武工队。陈雄即召集分散隐蔽的原宾贵来迁边界武工队的大部分队员和东区群众武装骨干共24人枪,在东区组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团第十五武工队,巫雄(巫习云)任队长、周复祥(周毅)任政治指导员,由陈雄以第十九团政治教导员身份率领。2月10日,韦立仁、曾小琳召集南区部分党员和群众武装骨干,在三王莫氏宗祠成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团第十六武工队,共17人枪,周秋芳任队长,黄日华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由曾小琳以第十九团教导员身份率领,主要在三王、武陵、大桥、廖平、王灵、山口、中华等乡一带村庄活动,有时也到东区、西区配合当地军民开展革命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东区、南区、西区、北区武工队陆续成立。1949年3月中旬,由莫耀新去林山和黎塘乡,在黎塘乡琴堂村组织成立东区第一武工队,韦布泉任队长、莫耀新任政治指导员,以东区为基础,在黎塘、民治、林山乡及贵县、来宾县边界的一些村庄活动;陈雄、李华新去三光乡,在新平桥村组织东区第二武工队,陈性发任队长、李华新任政治指导员,主要在三光、洋桥乡以及贵县、来宾边界一些村庄活动;1949年4月,莫展之在西区太守乡秀英村附近的石坳弄(古杏村),成立西区武工队,莫展之任队长兼指导员、韦士民任副队长,主要在河田、思陇、高田、陈平、昆仑、新桥等乡一些村庄活动。1949年7月10日,中共宾阳县委将第十五、十六武工队、东区一、二武工队、南区武工队和民治、黎塘乡武工组及东区部分地下军(民兵),在民治乡杨村扩编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团宾阳部队,下辖三个连。以十五武工队为基础,110人枪编为第一连,连长黄映国、政治指员韦奉云、副连长廖恩施;以东区第二武工队为基础,130多人编为第二连,连长陈性发、政治指导员许史宁、副连长雷应元;以十六武工队为基础,100多人编为第三连,连长莫舜、政治指导员黄日华。同时成立了各连党支部,由各连政治指导员任支部书记。11日在琴堂村成立临时指挥所,陈雄任主任、曾小琳任副主任。1949年11月8日,中共上林南区支部选定宾阳北区武装人员在四镇乡公匡村成立了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团第三营新编第一连(又称宾阳北区新一连),连长梁孝川、政治指导员周家权。1949年11月14日,桂中南地委在贵县小平阳召开地委扩大会议,决定宾阳县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新二十二团,陈雄任团长,曾小琳任政治委员,莫展之任政治部主任。会议结束后,陈雄、曾小琳回宾阳筹建新二十二团。县委根据地委扩大会决定作出的方案,1949年11月30日在中华乡大塘村召开新二十二团成立誓师暨南区民兵成立大会,会上陈雄宣布新二十二团领导人选及部队建制各连番号:志雄连,连长黄映国,政治指导员韦奉云,副连长廖恩施;志明连,连长陈性发、政治指导员许史宁,副连长雷应元;志仁连,连长黄鉴光,政治指导员黄日华、副连长陈淡模;志英连,连长谢儒兴、政治指导员曾南星,副连长何庆林。各连下辖三个排,团部设2个警卫排,团政治部设政工队,各连由政治指导员兼任党支部书记,全团共516人。同时宣布宾阳县南区民兵大队成立,大队长黄英强,教导员甘学雄,副大队长施绍乾,下设四个中队。与此同时,中共永淳县支部(1949年5月成立县委)在武石武工队的基础上,于1948年9月组编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团第八武工队,1949年11月,改编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团坚强连,1949年12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直属营。下辖坚强连、勇强连、克强连、武工队。桂中南地区的革命斗争,经过1948年的艰苦奋斗,巩固了老区,发展了新区,武工队日益壮大。1949年6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任梁广为司令员兼政委、唐才猷为副司令员、杨应彬为参谋长。桂边纵队先后组织了8个支队,其中第八支队于10月19日在横县龙平乡成立,杨烈任司令员兼政委、韦盛经任副司令员、陈清源任副政委、韦质彬任参谋长、刘一祯任政治部主任,第八支队以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五团(上林)为基础,编为第八支队二十二团;以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团(横县)为基——编为第八支队二十三团,宾阳红光连的75人,编入二十三团。

 ( 三)部分重大战斗及事件

东流麓突围战和田僚村保卫战。东流簏位于渌芦乡田僚村后背,长约五、六公里,山高林密,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1948年12月,中共桂南地工委机关由镇龙山凉水麓迁到东流簏,在山上建营地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训练横县、永淳、宾阳、贵县、武宣、来宾、迁江、上林等县的党员和武工干部。为了安全,地工委布置了三道防线。1949年3月中旬,地工委准备在这里召开各县负责人会议,书记杨烈带武工队30多人返回东流麓营地。因敌探分子密报,国民党永淳县自卫大队副司令兼宾、永、横联防主任黄尚元,组织永淳县自卫大队1、3中队、省保安队一个连、三县联防民团及渌芦乡军警共300多人,连夜奔袭东流麓,4月1日凌晨包围地工委机关驻地。杨烈召开会议,分析敌情,商讨对策,组织突围。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下,队长韦振广带领哨兵和梁超好、农乃基、苏进芬等同志冲到山顶,率先占领了制高点并向敌人猛烈射击,掩护部队冲过敌人火力封锁段,经过激烈战斗,部队终于胜利突围。这次突围战游击队牺牲4人、伤1人。

田僚村保卫战。田僚村1948年后是中共贵县中心县委、桂中南地工委机关的主要活动基地,地工委经常在这里举行会议。1949年7月22日,桂中南地工委组织部长林夏率警卫排和部分政工人员到武宣、贵县检查工作后,一行三十多人经宾阳双桥回到渌芦乡田僚村住,准备参加桂中南预定召开的重要会议。队伍行踪被敌人侦悉,国民党省保安六团一个营及贵县、宾阳地方反动武装400多人进抵渌芦与驻渌芦乡的永淳县自卫队会合,连夜摸进镇龙山,包围田僚村。7月23日,武工队哨兵发现敌情,林夏派出五位同志在村前占领五个制高点,据屋坚守待援并立即掩护群众转移。战斗打响后,敌人占据有利地势在村前山头用轻重机枪、迫击炮向武工队后山阵地和村庄扫射,由于寡不敌众,游击队退入黄以球家固守,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面对敌人嚣张气焰,战士们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当天下午二时左右林夏部长壮烈牺牲,桂中南妇工委委员韦颂平接着指挥战斗。余下十二名游击队员所在的上座西房被炮火毁坏后,韦颂平率八人转到东房继续抗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坚守了七个小时。天黑后,敌人停止进攻,韦颂平乘夜黑与八名武工队、政工队员(五男四女,曾小平在内)从房墙缺口悄悄钻出,避开敌人的警戒哨登上六旺山,胜利突出重围。此保卫战毙伤敌40多人,林夏等1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田僚村房屋全部烧毁。

华罗村歼敌。1949年4月,横县游击队会同宾(阳)、贵(县)永(淳)边界武工队,在宾阳华罗村歼灭广西省保安第一团一部70余人,缴轻重机枪5挺、步手枪50多支。

苍抱岭伏击战。1949年11月3日,宾永联合指挥部由韦立仁、曾小琳率领,从中华乡黎村前往山口乡去开辟革命村庄,夜宿上施村。下施村顽固分子派人连夜到武陵向区公所密报,4日早上,驻武陵圩的国民党省保安6团1个连和南区自卫队民团300多人前来偷袭。韦、曾事先获得到情报,迅速把部队撤出村外并在村南的苍抱岭布防设伏。中午12时许,敌人进入伏击圈,宾阳游击队正面阻击,永淳游击队侧面进攻,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游击队越战越勇,敌仓惶逃窜武陵。此战游击队轻伤1人,毙敌17人、伤敌 12人、俘敌5人,缴获六五步抢16支、手榴弹60多枚、子弹3000多发。

全县行动阻击敌人围剿。1949年7月4日,中共桂中南地工委委员、组织部长林夏到东区民治乡杨村召集宾阳县委书记陈雄及刘琼、阮集群等开会,认为南下解放大军很快进入广西,应尽快扩大游击武装,集中力量、反击敌人对游击村庄的“围剿”。同时商定破坏敌人陆路交通要道和通讯设施,阻击敌人“清剿”。宾阳县党组织于7日晚出动武工队员、解放同志会会员、地下军(民兵)共2000多人,统一行动,分段包干,破坏宾贵公路大桥至贵县黄练段,邕宾公路新桥至思陇段,宾永公路新宾至镇宾段,破坏黎塘至双桥路段的公路桥梁及电话线,断绝敌人交通和电话联系,使敌人交通和通讯中断近一个月。

    梁瀚嵩事件。梁瀚嵩将军是抗日爱国高级将领,解甲还乡后,在他的支持下,黎塘镇新梁村成为宾、永、横、贵等县的革命通道,他将家中所存的轻机枪1挺、冲锋枪5支、驳壳枪5支、步枪50支及子弹4000多发交给游击队使用,支持我党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5月29日,国民党广西省保安一团和贵县、宾阳两县自卫队共1000多人包围新梁村,当时村中有中共桂中南地工委政工员唐启明,桂中南妇工委主任刘洁明、陈志淑(负责贵县妇女工作)等20多名地下工作者及武装群众。敌人首先从村西围墙打开缺口涌入村巷,刘洁明、陈志淑和几名妇女干部在群众的掩护下安全撤出村外。唐启明和武装人员退守梁瀚嵩公馆大楼继续抗击。潘荻凤和梁寂溪闻讯后立即组织游击队主力前往梁村,部队在村外发动强攻,以分散敌人火力让村中的同志突围,但敌人没有上钩,反而加紧了对村里的攻击,最后缩小包围圈把梁将军的公馆大楼团团围住。第二天下午一时,公馆大楼被保安团用炮轰击炸毁一角,在万分危急时,梁瀚嵩将军和唐启明掩护贵县交通员邓作成等六人从天花板上撤离,终因寡不敌众,大楼被攻陷,梁瀚嵩将军和唐启明及武工队员雷亚九、黄裕生、梁延昌、梁孟昌、韦兆东、林建拄、梁成昌、梁寿昌、梁元昌、梁丕英、梁丕雄、黄寿邦、黄 裕芬、黄鸿昌、黄安昌、潘运克(居仕村人)、潘运九(居仕村人)、潘裕固(居仕村人)、潘光远(居仕村人)、梁乾初之母等二十二位同志壮烈牺牲,当日敌人还在新梁村抓走了二十一人。

大塘村事件。1949年11月14日凌晨,中华乡乡长蒙雄略率领自卫队200多人包围大塘村,强令全村群众集合,将中共党员何桂强、何斌,解放会会员何乃宏、何让才、何乃浩、何乃锦、何桂宾、何桂开、何桂屏和村长何自权等人当场逮捕,押至乡政府严刑拷打,这些党员和革命骨干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当日下午除村长获保释外其余9人被押到中华圩旁枪杀。

    古民战斗。1949年7月30日,莫展之、韦士民率领西区武工队20多人,和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团第三营长陈衷率领第一连100多人进驻太守乡保证村,准备收缴该村反动分子的武器。31日早上8时左右,国民党县自卫队30多人突然向保证村开来,武工队和第七连分两路抢登保证山占领制高点,自卫队向武工队发起进攻,被击退。10时左右省保安第七团第二营之一连和宾阳自卫队一中队共300多人分乘5辆卡车直驱增援,县长郑左军和南宁区民团副司令韦擎寰亲临指挥,武工队和第七连撤至古民山(金鸡山)顶。敌人多次冲锋,均被击退。下午上林县自卫队第一联队和民团700多人由李文兰率领前来增援。激战至黄昏,我游击队退到古民村固守,省保安队和宾阳、上林自卫队亦撤走。这次战斗,国民党部队伤亡20多人,武工队和第七连牺牲8人、伤1人。

朱砂峡惨案。1949年农历三月十三日前后,渌芦伪乡长陈廷玉带领保安队对革命村庄进行围剿。这次围剿,有福龙村同志会会长陈怀德,新梁村人民解放同志会会长梁金色及其父亲梁风隆,侄村同志会副会长莫润光,龙船村同志会副会长农世宽、会员肖生超、农世安,四季村地下交通员蒙启文、保卫员卢燕海、同志会会员蒙增芳、蒙启甲、蒙增琪,龙母村地下工作人员何寿祥,稔桥村地下交通员陆有爱,武工组组员吴乃添,渌芦村武工组组员黄锦宏,六王村联络员黄泽球以及稳桥村群众黄建生,长运村群众黄以禧等二十人被捕关押在渌芦村公所进行严刑审讯。除农世安、黄建生二名群众外,其余于农历四月十四日凌晨被押至朱砂峡集体杀害。

南区民兵歼溃敌。1949年12月2日,溃退的国民党第十一兵团五十八师军工兵营200多人从古辣沿宾永公路经武陵朝县城方向逃窜,附近村庄的500多名武装人员和群众自发拿起武器和锄头、木棍、禾杈等工具,尾随追打。追至马缆乡莫陈村时,留守武陵乡的南区民兵大队武陵中队队长黄日初又率领27个村的武装民兵400多人进行截击,毙敌4人、俘5人、缴获部分武器。敌人仍继续逃窜,解放县城的解放军闻讯立即组织队伍出击,分两路抢占冲锋岭、狮子岭制高点,居高临下向敌猛烈开火,三面夹击。战斗不到一小时,生俘敌工兵营营长张骥清及其下属官兵232人,缴获轻机枪13挺,步枪80多支和弹药一批。

宾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上旬,中共粤桂边区党委和临时军委指示第八支队“在军事上应即发动全军积极进攻,大刀阔斧地推进向邕、柳之间发展,歼灭地方反动势力,配合大军作战”。11月8日杨烈、陈清源率领主力二十三团、二十四团自横县北上,从永淳沙江、六景向宾阳东北进发。9日,部队经古辣平易村挺进,是夜包围双桥乡政府,活捉国民党副乡长张国基,随即在圣山庙成立双桥乡人民政府,卢文坛任乡长,卢国新任副乡长,双桥乡解放。经支队司令部军事会议决定,队伍分两路行动,一路由杨烈、陈清源率司令部和二十三团向柳州方向前进。26日行军途中,杨烈获悉解放大军已南下解放柳州,立即率部经贵县回师宾阳,途中多次与国民党溃军作战。12月2日凌晨,二十二团三营随解放军一一六师南进,上午从上林县巷贤乡进入大仙乡,即兵分两路截击宾邕公路上败退南逃的国民党军残部。当三营随解放军一一六师搜索营到达白花村时,听到县城东南方向芦圩有“轰轰”的汽车声,估计是国民党的汽车队,立即抄近路去拦截。穿过大仙圩从已收割的稻田直插芦圩,迅速占领芦圩郊外蒙宋村旁的竹坡。此时沿邕宾公路南逃的国民党军汽车开到,解放军立即展开阻击,一阵枪晌,前面的汽车抛锚了,后面的慌忙掉头逃跑,此时后续部队也赶到,迅速包围了国民党十一兵团司令部及九十一军八十二师残部,战斗持续了20多分钟,敌人便乖乖地放下武器投降。此役俘敌十一兵团参谋长李致中及其官兵700多人,缴获汽车11辆和一批军需物资。

 与此同时,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沿着新宾公路直冲县城新宾镇,国民党政府宾阳县县长郑左军在11月29日已逃跑,解放军从西街进入三联街占领宾阳县伪政府,宾阳县城宣告解放。1949年12月3日中共宾阳县工委率新二十二团进入县城与南下解放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会师并接管政府,南区民兵大队回乡接管区、乡政府。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政治部发布命令“我大军挺进广西势如破竹,国民党残匪闻风溃退,宾阳已宣告全面解放,为适应形势需要,特委派曾小琳为宾阳县人民政府县长、莫展之为副县长。”8日在县城中山公园召开大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杨烈宣布宾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作者:吕继池 宾阳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