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棕香深处话端午

2019-06-05 10:51:46   来源:    阅读:    参与评论:0A+A-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季节。“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着端午传说,追踪溯源,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情景之中,有一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戴香囊、挂艾草与菖蒲......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也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有2个。

一个是纪念屈原说。相传,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时候,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那一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了赛龙舟。百姓们担心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之后演变成吃粽子的习俗。“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浪漫的爱国主义乐章。爱国主义延续到今天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砥砺前行。只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佳话,当时的县府知事听说后,命人作诔辞颂扬。“孝”是中国人的天性,百善孝为先。从“香九龄能温席”到现在不断涌现的“孝老爱亲模范”“美德少年”等等,中华儿女不断践行着着“孝”的理念。5000年的历史征程中,孝贤思想不断发展,历久弥新。当今社会,爱老尊老敬老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护、尊敬、善待每一位老人。十九大报告激励人们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无论有多少种传说,都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在国际环境波云诡谲的今天,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所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孝贤思想、民族气节等等,给予我们安身立命的准绳,是我们砥砺前行、奋进新时代的坚强后盾。(薛晶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