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节:与逝者的一次跨时空对话

2019-04-03 16:20:12   来源:    阅读:    参与评论:0A+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古代在清明节气前后还有两个重要节日,一个是寒食节,另一个是上巳节,现在的清明节其实是三节合一。

清明节各地的传统习俗

在广东,人们会先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带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叩头行礼祭拜,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

在河北,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清明当天就很少有人去扫墓。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清明饼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在清明时节才会有。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

除了我们知道的常规性的习俗以外,清明节还有踏春、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网络祭祀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墓前祭拜是我们缅怀逝者的一种重要礼仪形式。但近年来, 这一传统的祭奠方式发生了变化, 网络祭奠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祭祀形式。全球化以及城镇化加速了人们流动的频率, 因而对于那些离家在外的人来说, 清明节到逝者墓前祭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如果这一天不祭奠逝者,他们又觉得很愧疚。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之下,基于它的开放性,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使得人们不论处于世界的哪个地方, 也不管在什么时间, 只要他们想祭奠逝者,就可以打开电脑在网上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了。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历经千年,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体现了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不论是亲自到墓前祭拜还是在网络缅怀,不变的依旧是一颗思念逝者的心。(温海瑛)

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中国网、羊城晚报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