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文明祭祀,让清明节清清明明

2019-04-03 15:29:58   来源:    阅读:    参与评论:0A+A-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文明祭祀的话题又重重地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清明扫墓源自于我国的孝文化,长期以来,世人通过清明节修缮坟茔、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或烧些纸钱等形式,寄托祭祀者对逝去亲人的亲情、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随着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祭奠的对象扩展到革命先烈,一些单位和学校在清明前后,组织干部职工和学生祭扫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清明节不仅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而且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但每年在清明祭扫时,总要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使得这一本清清明明的节气不清不明,带来不和谐和不安定的因素。

首先是交通事故频发。由于人们外出扫墓时间集中,尤其是在城市,往往造成交通拥堵,由此而酿成交通事故,轻则碰车伤体,重则送人性命;

二是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在祭祀时大都采用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炮竹等传统方式,以致纸钱遍地,灰烬乱飞,硫磺刺鼻,不仅破坏了清清明明的环境,而且极易引发火灾。

三是铺张浪费。一些人祭祀时搞攀比,在坟前墓旁比谁的祭祀品贵、花样多,不仅大把大把地烧纸钱,整堆整堆地燃放烟花炮竹,甚至少数人还头脑发热,直接焚烧人民币祭奠。更有甚者,有的竟毫无节操地利用祭祀者对亡者的尊重和敬仰,仿造一些纸制的现实生活中的时尚用品进行焚烧,如烧“宝马”、“别墅”随处可见。如此等等,这使颇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变得浅薄、低俗。

因此,文明祭祀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了,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清明作为文化符号,不仅是文化的精华,也是文明的缩影,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清明节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文明,不断升华。笔者以为,文明祭祀,不仅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更重要的是须人人铭记。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欣喜的变化,或不再熙熙攘攘地去墓地凭吊,而是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蜡烛,记下自己的感怀;或不再夜幕下急着去路口焚烧纸钱,而是井然有序地来到定点设置的祭祀鼎和焚烧桶前,寄托自己的哀思。这样做不仅能达到祭奠亡者、激励世人的效果,而且也充分展示了现代人文明程度的提高。

心祭胜于形祭。但愿在今年清明节祭祀中,家家树新风,人人讲文明,告别那些祭祀陋习和奢侈行为,不再目睹烟火缭绕、纸屑飞舞的场面。以文明祭祀的良好风范,教育后代继承先人的优良家风,努力打造一个平安、文明、低碳的清明节,让清明节清清明明起来。(中国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