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沙江。
治理前后的沙江。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水资源一旦被污染和破坏,便会给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危机。近期,本报记者随2019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深入南宁、河池等地,通过采掘一个个关于水的故事,以期给世人一些启示。
在广西宾阳县新桥镇新桥社区新村220号,一个已废弃了20多年的村小教学点,经修缮后新建起了一个县级水生态环境教育馆。这个教育馆,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沙江记忆。
沙江又名新桥河,发源于宾阳县思陇镇南关村廖屋山麓,自南向北依次流经该县思陇、新桥、宾州、新圩、邹圩5个乡镇,河段总长62.4公里。这条养育了流域内8万多人口的“母亲河”,曾给沿岸百姓留下美好回忆,也带来惨痛教训。
如今的沙江蝶变了,它受益于广西重金属污染治理,见证了“美丽中国”新时代的开启。
曾经的美与痛
“以前的沙江水清沙白,我们在岸边就能看清楚水底鹅卵石的花纹,还有水中游的是什么鱼。用手拍一下沙子,鱼儿就游过来了,用手就能捉住。”7月25日,新桥镇新桥社区新村81岁老人甘孝强回忆起沙江印记时,思绪一下回到了三四十年前。
沙江的源头是山泉水。一些沿岸居民仍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他们劳作途经沙江河,在浅滩白沙上掏个小坑,不一会儿便沁出了一汪清水,用手掬进嘴里,清冽甘甜,相当解渴。还有的村民在沙滩上挖个坑安下一口大缸,就成了一个天然浅水井,方便挑水回家吃用。因水质好,上世纪60-70年代,部队野外作训途经沙江时,也常常像村民那样掏沙取水。
然而,伴随着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这些曾经如情似梦的沙江记忆,从此一去不返。
宾阳县历来有着“炮龙之乡”“百年商埠”美誉,造纸、制革曾是其传统产业,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县造纸、制革产业发展迅猛,一度成为“全国四大废纸加工地之一”“全国四大皮张交易市场之一”。彼时,沙江沿岸的新桥等乡镇,成为该县造纸、制革工业集中地,分布有100多家造纸企业、90多家土法造纸企业、10多家制革企业。而绝大多数企业和手工作坊的生产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排入沙江。同时,沿江还有违法采砂、畜禽养殖等。无序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沙江不堪重负,水体水质开始变“色”,失去往日的美丽容颜。
“从1987年开始,我就发现沙江水红的、白的、黑的、紫的都有,五颜六色,很腥很臭。那时我就想,碰到这种水,我可能至少要少活10年。”家住沙江边的新桥社区新村村民陆伟梅后怕地说。
村民们告诉记者,原来沙江水好时,河中的鱼虾鲜美;被严重污染后,鱼虾螺贝几乎绝迹,即便偶尔捕获,却散发出“柴油一样的腥臭”,难以入口;就连生存能力极强的蚂蟥,也难见其踪。村民们有时不小心触碰到沙江中的黑臭水,不久后皮肤便发红发痒甚至溃烂。
眼看着沙江从昔日的“清水河”变成了“臭水河”,村民们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了极大影响,只好另辟蹊径,在远离沙江流经之地挖深井取水。
抗争与挑战
在经济发展和环保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沙江在1998年到1999年一度达到了污染最高峰,水质在劣五类以下。而河道中含有铬、镉、铅、汞等重金属的污泥,也有一米深。这个曾让一方百姓富起来的产业,俨然成了一个污染毒瘤。
面对沙江沿岸绝大多数造纸、制革企业偷埋暗管甚至明目张胆排泄污水的做法,深受其害的村民们曾经用石头去堵企业的排污口,但收效不大。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也多次派出环境监测、监察工作人员明察暗访。
“那时,一些造纸、制革企业的老板经常派出暗哨到我们环保局门口盯梢,一旦发现我们有工作人员出门,就通风报信。”在宾阳环保系统工作了32年的“环保老兵”覃增武回忆说,在经济利益面前,一些不法企业老板不择手段逃避监管和打击,与监管部门玩起了“猫抓老鼠”游戏,有的写打油诗四处张贴侮辱环保工作人员“多管闲事”,有的甚至用粪污泼到环保局大门口作“警告”。
宾阳县一些干部告诉记者,过去宾阳造纸产业虽然在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很低,可是从业人员众多,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小造纸点多面广,曾存在整治不彻底、非法小造纸死灰复燃等现象。县党委、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工作中,也曾面临着巨大挑战。
“如果我们放任环境污染,不去管理,那么后人要还污染欠账,付出代价可能是几百倍之多!”沙江的惨痛教训让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拯救这条“母亲河”已刻不容缓。
1999年,国家开始在工业企业实施“一控双达标”;2007-2008年,国家出台节能减排政策;2010年,国家对宾阳造纸、制革产业污染挂牌督办;2013年,国家再次加强对造纸企业的管理;2015年,国家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同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出台……伴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施行落地,宾阳县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将绝大多数不符合产能和环保要求的造纸、制革企业淘汰关停。
2016年,曾经在沙江沿岸遍地开花的非法小造纸作坊已不见踪影,只剩下8家具备整治升级能力的造纸企业不断进行污染整治和重组升级。自此,曾经奄奄一息的沙江,终于迎来了新生的转机。
教育和警醒
重金属污染,是沙江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据南宁市宾阳生态环境局局长卢晓铭介绍,在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支持帮助下,2016年,宾阳县争取到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7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22万元,总计2022万元,用于沙江重金属污染综治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构建完备、通畅的污水收集管网体系,在沿岸村庄建起了一个个“花园式”村级污水处理站;在沙江河道和周边沟渠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岸带修复、生态净化、人工增氧、活水循环及清水补给等方法,持续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水质自动监测站则24小时在线监测着沙江水质。
7月25日,记者走在新桥镇多个村屯的沙江沿岸,只见空气清新,水清岸绿,鸭戏水中,宛如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诗意画卷。在新桥社区新村,有关部门还出资帮村民们修建了一个附属休闲场所,建设配套健身路径及运动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休闲生活。一些在河畔散步的居民欣喜地说,如今河中的鱼虾又多起来了呢。
“村民们很支持政府对沙江的治理工作,还免费出让了沿岸近40亩田地用于修缮安装相关配套设施。”新桥镇副镇长黄德权说。
谈及沙江,在南宁市佳达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郑少强的记忆中,更多的还是那段自己也难以启齿的污染历史。这家私营企业的前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位于新桥镇沙江沿岸的一个造纸手工作坊,主要生产加工烟花爆竹用纸,年产值只有100多万元。后来,这家企业在搬迁到远离沙江的芦圩工业集中区后,经过一轮轮生产技术、环保设施升级,终于成长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年产值达到了3亿多元。“现在回头想,环保就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命线。”他深有感触地说。
而这些围绕生存与发展、经济与环保等人类与自然关系哲思的记忆,以及当地在当下及未来如何保护好水环境的举措和规划“蓝图”,都浓缩在了沙江畔这个“宾阳县水生态环境教育馆”里,以铭记和反思过去那段沉痛的污染历史。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该教育馆自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正式开馆以来,已接待了2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大家表示,今后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以全新的姿态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携手走进一个“美丽中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