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沙江。
治理前后的沙江。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水资源一旦被污染和破坏,便会给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危机。近期,本报记者随2019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深入南宁、河池等地,通过采掘一个个关于水的故事,以期给世人一些启示。
在广西宾阳县新桥镇新桥社区新村220号,一个已废弃了20多年的村小教学点,经修缮后新建起了一个县级水生态环境教育馆。这个教育馆,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沙江记忆。
沙江又名新桥河,发源于宾阳县思陇镇南关村廖屋山麓,自南向北依次流经该县思陇、新桥、宾州、新圩、邹圩5个乡镇,河段总长62.4公里。这条养育了流域内8万多人口的“母亲河”,曾给沿岸百姓留下美好回忆,也带来惨痛教训。
如今的沙江蝶变了,它受益于广西重金属污染治理,见证了“美丽中国”新时代的开启。
曾经的美与痛
“以前的沙江水清沙白,我们在岸边就能看清楚水底鹅卵石的花纹,还有水中游的是什么鱼。用手拍一下沙子,鱼儿就游过来了,用手就能捉住。”7月25日,新桥镇新桥社区新村81岁老人甘孝强回忆起沙江印记时,思绪一下回到了三四十年前。
沙江的源头是山泉水。一些沿岸居民仍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他们劳作途经沙江河,在浅滩白沙上掏个小坑,不一会儿便沁出了一汪清水,用手掬进嘴里,清冽甘甜,相当解渴。还有的村民在沙滩上挖个坑安下一口大缸,就成了一个天然浅水井,方便挑水回家吃用。因水质好,上世纪60-70年代,部队野外作训途经沙江时,也常常像村民那样掏沙取水。
然而,伴随着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这些曾经如情似梦的沙江记忆,从此一去不返。
宾阳县历来有着“炮龙之乡”“百年商埠”美誉,造纸、制革曾是其传统产业,有近百年